来源:在线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4 14:38 编辑:刘迪文 浏览量: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整体。和谐即和睦协调,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生即共同生存,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自古就已形成,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构建出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思想;庄子崇尚天人合一,喻指人与自然一体相通、和谐相处的理念;孔子推崇克己节制,体现对待自然取予有节、不苟贪得的态度。如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开启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前瞻性把握,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最鲜明的阐释和最根本价值导向。
以点到面,多措并举助推系统治理。从单个污染点源入手到片区整体面源覆盖;从生态要素单方面保护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从“九龙治水”各自为战到多领域综合协同联动,强调以点到面,既是人与自然整体性的真实体现,也有利于打破“自扫门前雪”的束缚,有益于形成思维互动、优势互补、资源互享,有助于实现生态建设一致化、一体化。强调多措并举则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多思维布局、全方位发力,抓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问题排查、生态保护宣传,破除不干、单干、蛮干的治理陋习。唯有如此,方能推进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方能督进系统治理体系向纵深发展,方能促进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效能最大化。
重塑产业,为大自然“种”下一抹绿色。农业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关键要“增质减污”。利用科技技术、注重绿色种植、打造低碳产业,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农业绿色增效、农民发家致富有机统一。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动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方向转型。强化创新驱动,补齐耗能短板,推广绿色应用。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为游客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体验,带动产业、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庄严承诺,力争在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四五时期的时代课题,既是我国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向往星辰大海,越需要跋山涉水、不舍跬步。统一部署、大胆试点、主动作为、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效能利用、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在绿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绿色,有计划地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自然无尽、生命有限。冰心先生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领悟人与自然共生之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引领,共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刘迪文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人民政府)
江苏苏讯网凯发k8一触即发的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凯发k8一触即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阅享南京公众号
苏讯app(苹果)
苏讯app(安卓)
苏讯网头条号
苏讯网搜狐号
苏讯网百家号
苏讯网新浪微博